2018----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太白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一、考点分布:
题号 年份 |
类型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4题 |
全国Ⅰ卷 |
《墨子》中科技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 |
楚君自立为王的历史典故,周代政治传统文化 |
全国Ⅱ卷 |
商汤成功与仁德之心 |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
古代的角抵活动,秦汉体育活动 |
|
全国Ⅲ卷 |
战国以前铁器的分布与社会发展程度 |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 |
先秦及汉的货币; ; |
|
25题 |
全国Ⅰ卷 |
唐朝繁镇割据的影响(唐-政治) |
汉朝以经济手段解决王国问题 |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唐文化 |
全国Ⅱ卷 |
西汉初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
汉代儒学产生的原因 |
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历史遗迹,史学理论(唐代) |
|
全国Ⅲ卷 |
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
汉代儒学对佛教塑像艺术的影响 |
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 |
|
26题 |
全国Ⅰ卷 |
北宋四川井研县雇佣关系(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 |
北宋时期的水稻和小麦种植南北交流情况;宋朝的经济 |
全国Ⅱ卷 |
武则天时期宰相人数大增(唐-政治) |
宋代程朱理学的内容 |
宋代科举考试主考官李昉徇私舞弊,宋太祖殿试重考,宋代科举制 |
|
全国Ⅲ卷 |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宋-科举与社会流动) |
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影响 |
唐代书法家张旭的草书 |
|
27题 |
全国Ⅰ卷 |
郑和下西洋与朝贡贸易。考点是传统文化与对外贸易 |
明代的运输方式是水运。考点是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的知识 |
清代宗谱纂修社会化;清代的思想 |
全国Ⅱ卷 |
昆曲与士大夫文化;考点明清文化 |
明清的商业资本规模大,商品经济发展。考点:明清商品经济 |
明代官营手工业的具体情况,明清工商 |
|
全国Ⅲ卷 |
明清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考点为明清文化 |
明清时期租佃经济的发展。考点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
张居正时明代内阁制度 |
|
28题 |
全国Ⅰ卷 |
晚清中日外交意识的差异。 |
考查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考点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统计表 |
全国Ⅱ卷 |
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 |
维新变法的失败 |
1894-1914年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占比近代中国经济(外资经济) |
|
全国Ⅲ卷 |
严复翻译《天演论》 |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考点为中国近代经济 |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考查洋务运动 |
|
29题 |
全国Ⅰ卷 |
五四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考点为新文化运动 |
我国近代经济领域度量衡不统一的混乱状况;近代经济 |
全国Ⅱ卷 |
孙中山晚年对革命党的反思 |
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爱国觉悟的提高 |
共产党告全党党员书, 中共道路探索 |
|
全国Ⅲ卷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封建伦理。考点是新化运动 |
孙中山希望由革命党组建共和政府,退位 诏书上袁世凯加上的由清政府总理大臣袁世凯组建共和 |
|
30题 |
全国Ⅰ卷 |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外交政策 |
1940年中国革命的性质 |
建国伊始的经济政策 |
全国Ⅱ卷 |
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对农民的影响 |
1948年为统治全国做准确对干部进行培训 |
1937年,陕甘宁边区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占比,抗日战争 |
|
全国Ⅲ卷 |
建国初期的法制建设 |
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在中国得到传播 |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民族企业遭到重创、陷入绝境。 |
|
31题 |
全国Ⅰ卷 |
1953年资源勘探漫画(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
1953-1957年,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 |
安徽国企改革 |
全国Ⅱ卷 |
1956年《两把尺》漫画(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
1979—1981年,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印发的材料,改革开放 |
|
全国Ⅲ卷 |
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 |
1953年漫画《数他劳动强》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
改革开放初期扩大企业自主权 |
|
32题 |
全国Ⅰ卷 |
梭伦的诗歌具有人文精神 |
雅典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
西方古代的法制建设 |
全国Ⅱ卷 |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 |
学者关于雅典民主的叙述,雅典民主 |
|
全国Ⅲ卷 |
雅典公民的演说能力(民主政治) |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强调君主专制 |
瑞士日内瓦钟表业发展;宗教改革 |
|
33题 |
全国Ⅰ卷 |
马克思理论(影响):无产阶级口号变化 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及时间 |
殖民扩张方式的差异性及影响(英国&西葡) |
蒙田“绅士教育理念” |
全国Ⅱ卷 |
殖民扩张时期特点(奴隶贸易)。注:日不落帝国产生时间、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时间 |
15世纪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印刷术) |
15世纪中叶的人物西尔维乌斯《论自由教育》一书中的观点,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
|
全国Ⅲ卷 |
启蒙运动的影响 |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及作品考察 |
美国建国初期的联邦制 |
|
34题 |
全国Ⅰ卷 |
历史史观考察 |
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经验与技术的结合 |
奢靡之城与悲惨之城 |
全国Ⅱ卷 |
沙俄封建专制统治史 |
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19世纪末的德皇和俾斯麦的关系;德国政治 |
|
全国Ⅲ卷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 |
冷战大背景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
20世纪现代主义。 |
|
35题 |
全国Ⅰ卷 |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
艺术流派及时期特点(现代主义) |
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制定的相关政策;国际贸易问题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
全国Ⅱ卷 |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策 。注:重点发展农业(赫) |
1958年美苏的交流协议;两极格局 |
|
全国Ⅲ卷 |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干预经济 |
经济滞胀时期及相关国家措施的影响 |
七十七国集团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 |
|
41题(40题) |
全国Ⅰ卷 |
(1)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
(1)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2)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中德关系问题 |
全国Ⅱ卷 |
(1)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
特点和作用。 (2)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
(1)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
清代和新中国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
|
全国Ⅲ卷 |
(1)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说明 20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 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1)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
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比较;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
|
42题 |
全国Ⅰ卷 |
文学作品;提取情节,指出反映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钱穆读史的几种观点;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宋代的阶段特征;中国古代的阶段特征 |
全国Ⅱ卷 |
历史传述;提炼启示,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
大事年表(自然与人文进程);对此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 |
|
全国Ⅲ卷 |
分类统计表,并予以说明;要求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
文学作品及改动;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95年江浙部分地区农民择业观念的调查统计;改革开放 |
|
45题 |
全国Ⅰ卷 |
汉武帝年号改革(①纪年方式的区别。②改革的历史意义。) |
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军功爵制与曹魏“五等爵”制(①反映的思想流派。②对象和作用。) |
清末商务改革;清末新政 |
全国Ⅱ卷 |
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原因、内容、影响) |
日本明治维新(①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后的作用及意义。②西南战争取胜的意义。) |
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并评价将兵法 |
|
全国Ⅲ卷 |
湖南保卫局创建(原因、与以前治安机构的不同的) |
维新变法运动(开制度局的原因和特点)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二、考点分析:
1、选择题24-35题常考点:
(1)先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有所涉及,政治史集中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经济史主要考查商业方面。
(2)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均在考查,重点关注秦汉时期开创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唐宋——政治、经济、文化均有考查,高频考点为:宋朝的官制、经济重心南移、土地政策、城市经济的发展、儒学发展与宋明理学、科技发明、重大社会变革、文化传承方面。
(4)明清——政治史基本围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展开,考查的角度一般是君主与大臣之间或大臣之间的权力争夺、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经济史的考查主要围绕商品经济发展或经济的新变化展开,考查的角度一般为经济发展及带来的冲击。文化史的考查一般为儒学发展、明清小戏曲。同时必须注意对台湾关系与祖国统一的考查。明代考得较多,占一半,清代占三分之一,其余为综合。
(5)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中国社会变革,经济结构及社会活动的变化、新思潮的出现与发展、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观题出现在本阶段的可能性很大,可见本阶段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
(6)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关注新民主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一五计划”、“八字方针”、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7)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的人文主义、雅典民主制度、罗马的法律。
(8)世界近现代史——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手段、资产阶级代议制、欧美关系、大国兴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经济全球化。
(9)考题及考点一般分布情况
24题 |
25题 |
26题 |
27题 |
28题 |
29题 |
30题 |
31题 |
32题 |
33题 |
34题 |
35题 |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唐宋时期 |
明清时期 |
1840——1895 |
1895——1927 |
1927——1949 |
共和国时期 |
古代希腊罗马(2019年3卷除外)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
二战后 |
2、材料题41、42、45
(1)材料题41题:
①命题手法:古今贯通,中外关联,41题既关注“小切口,深分析”,又关注“大跨度、宽领域”,既注意专题板块的古今联系,又注重同一时代、同一角度的中外对比。
②能力考查:关照四大能力,但以前三大能力为主,第四大能力为辅。
③考查趋势:弱化记忆能力测试,注重对综合技能的考查。④试题中的呈现: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为主,以探讨和论证事物为辅。以能力备考取代知识备考,加强核心能力训练。
(2)材料题42题:
①考查重点始终突出对“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学科能力考查,就考查内容而言,多以试题情景为载体而出现。
②材料形式:新颖多样与设问作答形成有机联系。
③考查内容:既重视学科特色,又突出与现实的联系。
④试题设问:形式变化多端,毫无规律可言,基本上每年都有创新。大致分:一发现问题;二论证问题;三独立提出观点。42题对学生能力要求高(虽然本题着重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但此题显然离不开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这三大能力),难度大,学生得分低,应对困难。
(3)材料题45题:选修改革上重大历史回眸,本题难度小,一般为0.6左右,设问一般是原因、内容、影响,近两年集中在特点、影响上,学生容易得分。从考查内容上看前两年选题都是课本外的内容,但今年回归选修教材。
2020年高考试题评价
太白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2020年高考历史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既关注了主干知识,又检验了学科思维,既注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2019年相比,秉承了专注核心知识,远离偏难怪题的趋势,在题目考查与材料运用方面,难度有所增加,更加突出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构建。
具体来看,今年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1、突出高考的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重在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选拔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引导中学历史教学落实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要求。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27题强调清代宗谱的主要内容,涵盖“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又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1题第二问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意义,答题的采分点落在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重视、发展经济的需要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服务选才方面,优化题型设计,开放型试题的评分从分层、分项2个维度评价考生作答,并给出不同角度的作答示例,使高水平考生脱颖而出。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1题要求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变化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国际关系原理进行严密推理,方可得出正确结论,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考生。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筑牢考生精神底座,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7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取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苏绰,展现其为富国强兵所采取的各种政治措施,一生克己奉公的道德操守,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2、关注基础,落实主干
把握学科内涵,针对必备知识进行考查,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24 题考查主干知识——分封制;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5题考查选官制度——科举制。这些试题强调对考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3、注意能力提升,关注学生综合素养
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24题材料中介绍了“角抵”这项表演运动,学生需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研读的方法提取有效信息点,在引导学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通过考试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品德、创新意识、健康体魄、良好审美、劳动习惯。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20年高考历史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 25 题、全国II卷第 25题,都是通过艺术、建筑与历史背景的综合,考查考生对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认识和掌握能力。更多的试题则是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艺、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维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4、坚持落实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基础性主要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关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45题结合清末新政的历史知识,要求考生结合所学进行合理迁移,考查考生运用比较等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和基本能力。又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 46题结合威尔逊“十四点原则”和一战后的巴黎和会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一战的本质及战后的国际秩序,强调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的考查。
综合性是指考生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形成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网络。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31题结合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史;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1题第二问结合地理学知识,综合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效果,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性是指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历史学科的应用价值。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 47题以科学家竺可桢的事迹为素材,引导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与奉献精神。
创新性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得出新认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5题让学生自选一个历史时期,根据所选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制定一个书名并展开论述。需要学生独立提出观点,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见解的独到性。此类题目不仅丰富了对于传统历史学科的理解,同时在引导学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综上,2020年高考历史学科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继续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同时,进一步优化试题难度,提高区分度,考核内容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要素,考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突出高考的价值引领作用和选拔功能,助力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18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
太白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一、学情分析:
全国卷考核的技能主要以归纳、比较、分析、解释、阐述、评价等为主,即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甚至生活常识,去概括某历史现象的特点或多种历史现象的异同,分析产生的原因与历史作用等,判断考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综合运用历史学科技能去分析问题的方法。但太白中学2021届学生对此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学生常见问题有:
1、由于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广,考点多,分布广,知识散,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往往是一知半解或者东拉西扯,知识比较混乱。需要花大力气去记忆基础知识。
3、学生在审题时不能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词,对问题理解不清,导致审题不准。
4、历史学科考试时文字较多,学生缺乏历史学科的阅读思维,以至于不能准确地概括材料的信息。
5、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准确表达信息的能力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不少学生做材料题只会两招:照抄材料或抛开材料直接答课本知识而不管材料。
6、学生见识不广,缺乏基本的历史素养和生活常识,具体表现为在做题时一些最基本的名词都不能理解。上课时老师还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解释。
7、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老师教给学生的解题技巧。如选择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排除法,材料题时基本没有养成对材料分层的习惯。
8、应试技巧方面,对综合考试应对能力差,做题时间安排不合理,应试技巧不娴熟,答题速度慢,不能全面准确获取材料信息,答案表述不全面,不规范,答题层次逻辑不清晰。
二、应对措施:
(一)总体安排
复习阶段 |
一轮复习 |
二轮复习 |
三轮复习 |
时间安排 |
2020年7月--2021年2月 |
2021年3月---4月 |
2021年5月---高考 |
内容安排 |
考试要求的所有基础知识、主干知识、阶段特征 |
对知识板块的综合复习、热点专题 |
高考模拟规范答题 |
目标要求 |
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理清各个历史知识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
(1)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时间轴,知识树等掌握专题知识。 (2)集合高考考点分布进行专题练习 |
(1)突出社会热点、时政热点、学术考古成就等,在完成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综合中锻炼学生解题力! (2)模拟高考 |
(二)具体措施
1.指导思想:
(1)深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
从近几年的考题反推可见汉、唐、宋、明、儒家文化、甲午战争、新民主革命、抗战、工业革命、雅典民主制度、罗马法、西方代议制、经济发展手段、工业革命、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必考。突出从不同的角度对统一考点进行多维度考查。
(2)能力培养不放松。
2020年考题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紧密关注和渗透时政
①以时政热点、周年纪念事件为切口,多角度分析历史,根据2020年考查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关注中央集权制的优越性、核心价值观、爱国热情、执政能力、人文主义、民族自豪感、经济体制改革、中华民族的复兴、全球一体化等,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现实性。
②抓住考纲的细微变化,深入理解考纲的内涵,2021年考题突出了对考纲新变化的考查
(4)重视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2.具体方法:
(1)以大事年表为载体,突出强化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在一轮复习时打破教材已有模式,以通史体例整合教材组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复习完一个阶段后强化学生对本专题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准确把握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
(2)在课堂教学中避免满堂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一节课学生能有自己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和能力训练,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3)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没有或不同的内容,以应对新高考。
(4)重视并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①核心素养试题专项练习。
②讲评课时给学生讲解试题如何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让学生有所感悟。
(5)对于学生的基础过关,教师要切实负责,加强督促,让学生给教师讲解,做到人人过关,个个有任务。
(6)不断强化答题技巧:
①强化审题练习,把关键词、指示要点勾画出来,用作业、考试和单独辅导等多种方法。
②强化对材料进行分层,特别是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在试卷中有所体现。
③规范书写,平时在作业批改和考试中让学生做到规范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
(7)精选精讲试题,深度研究高考试题,以高考真题为导向,精选试题,分类反复训练。平时进行限时练习,让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和考试感,指导平时作业考试化。作业讲评,注重从正面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8)注重纠错和巩固练习,对于学生错误较多的试题仔细分析错因,精讲补练。
(9)结合时政,教学中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高度重视与现代化相关的所有内容,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教学,重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包括劳动,美术,体育,音乐,影视等的结合,注重综合性。
历史是传承的,在传承中明辨源流,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历史也是常新的,在常新中把握发展方向与趋势。今年的高考全国卷试题也是在传承中发展。强化团队合作,把握源流,强化研究,看清方向,躬身耕耘,才能让历史学科在高才中立于不败之地。
![]() |
![]() |
![]() |
![]() |
![]() |